謝謝閣下瀏覽小兒科.Parenting 一站式育嬰.懷孕.講座.成長.健康資訊 (本網),你的定期到訪對本網是一種莫大的鼓舞,推動本網繼續努力,為找尋育兒資訊的朋友,搜索和整理更多相關知識庫,以供參考。
本網以個人管理模式運作,純粹基於個人培育孩子需要,在學習育嬰知識過程中,發現資料疏散不齊,家長往往需要花很大力氣,瀏覽多個網站,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。
0 評論
木羽飛 | 與童同行 – 2014年12月1日星期一下午2:01 孩子拯救老油條大行動 (連結) :
最近重讀楊照老師寫給愛女的文章,裡面提到現代「養兒防老」的概念,很值得現今香港爸媽們細味。 楊照老師說,昔日的「養兒防老」有點「積榖防饑」的味道,就是爸媽養兒然後等兒女長大養爸媽。這概念,現今社會顯然行不通了。「不過,最近看到社會上發生的種種騷亂,讓我對於『養兒防老』有了一些新的領悟。」 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11日 93%父母裝錯BB座椅 (連結) :
車主父母會為新生嬰兒購置汽車座椅,但美國有研究發現,十個有九個父母不懂將嬰兒汽車座椅正確安裝在車內。 俄勒岡衞生科技大學專家進行測試,要求267個剛有嬰兒出生的家庭,出院前示範將嬰兒汽車座椅安裝在車內,再由技術員檢查。結果發現,有93%家庭的安裝方法出現嚴重錯誤,沒有將座椅扣穩在車上,或沒有妥善將嬰兒扣在座椅上,會增加他們受傷風險。專家建議父母在嬰兒出生前,要練習安裝座椅,減少潛在風險。 木羽飛 | 與童同行 –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上午10:00 (連結)
今天的男孩子,究竟出了甚麼事? 因為工作關係,經常要接觸一群中產爸媽,發現現今不少爸爸都有溝通障礙,怎說呢?好端端一個血肉之驅,就好像被冰封了一樣⋯⋯可他並不是天生冷漠,他只是待你主動一點行前少許,就好像我們小時候玩「何濟公」一樣,你輕輕伸手碰碰他,替他「解穴」,他便能在瞬間變回「正常人」,非常有趣。 舉個例子,有回帶隊外訪,同行的都是年幼的孩子及其爸媽。我一個人既要訪問也要安排採訪的大小事宜,不可謂不吃力。那天,我要為孩子安排座位,獨力把十張椅子從室內搬到室外,我來回的走了幾轉,身旁站着幾個無所事事的年輕爸爸,他們見我一個人在搬搬抬抬,卻完全沒半點上前幫忙的意思。不,嚴格來說,我甚至覺得,那一刻,他們的眼睛雖似在看著我,卻其實望不見我所做的事⋯⋯ 【晴報專訊】(連結) 性教育是全人教育,不過近日網傳一本幼稚園親子讀物,以圖文細膩描述男女交歡過程,引起不少家長譁然,有港媽更揶揄相關內容猶如兒童風月版!幼兒及性教育學者直指,內容過分露骨,幼童不會明白,認為是無必要。
日前有家長在fb帖文,指三歲兒子就讀的幼稚園,其中一本親子讀物《我是怎麼來的?》描述男女性交,提及「爸爸的陰莖因而挺起來……陰莖能滑進女的陰道」等,被家長批評過分露骨。書中圖文在網上瘋傳,發帖的家長坦言:「我個仔三歲咋……寫到好似成人小說咁!」另有家長形容猶如風月版。 作者 木羽飛 | 與童同行 –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下午2:45 (連結) :
在這個一人一相機的年代,爸媽都是孩子的御用攝影師。「可唔可以放低你部相機?」這句說話,肯定是不少孩子的心聲。 剛過去的周末,我和孩子參加了「智樂」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辦的年度大型活動,那兒簡直是孩子的「天堂」,小不點們可以在草地上盡情玩水、滑草、吹泡泡、玩剃鬚膏……即使正經八百的孩子,來到這大樂園中走一圈,都肯定會變成一隻隻快樂的「污糟貓」……如果家長不在場的話…… 作者 木羽飛 | 與童同行 – 2014年10月27日星期一下午3:11 (連結) :
最近很多家有幼兒的家長都「食唔安、坐唔落」,因為踏入十一月,香港幼稚園及幼兒園的面試大戰,一觸即發。 今年的戰況確實令人不敢鬆懈。替幼兒報考四、五間幼稚園的家長,已可被視為「藝高人膽大」之輩。我有朋友甚至替兒子報考十一間幼稚園!「阿仔到而家都唔多肯開口,對住陌生人又怕醜,有咩辦法?」她還笑言自己只屬小兒科,在一些家長群組,她甚至聽聞有人替幼兒報考十六間幼稚園呢! 幼稚園的面試日一般都訂在十一月,報得多,自然出現「撞期」的情況。朋友剛收到各大幼稚園的面試通知,其中一個周六要連踩兩場,另一個周六則有三場面試。除非一家三口裝有「摩打腳」,否則,必定要在其中兩間幼稚園中作取捨。
我愕然,因這真不像平時的她,況且,這種計算著字數或行數來寫文的態度,我一直認為是令孩子害怕或討厭寫作的重要原因之一,想不到今天竟然出自女兒的口。細問之下,原來升上三年級後,老師的要求確是提高了,二年級可以寫兩句交貨,現在則要多寫幾行才行。小孩子不知就裡,第一趟寫週記時,幾乎全班同學都不達標,結果一律被罰小息時重做。老師還義正嚴詞的警告學生,以後的週記,至少要寫七行才可停筆,否則一律會被懲罰無小息。
唉……
其中有好幾份還要是英文作文、數學解難等需要思考的作業,孩子能獨力在兩小時內完成,已是非常自律的了。
只是,同情歸同情,理解卻未必能接受,特別當你家裡還有細佬細妹的時候……當我每晚放工回家匆匆吃過飯,跟大女兒躲在書房「執漏」時,我都苦口婆心的對她說:「你乖,自己完成功課,不用媽媽操心,那每晚媽媽放工回來,我們便可以一起玩,不用躲在房裡做功課了。你看!妹妹沒見我整天,跟你一樣期待我回來,但我回家不久,又要跟你躲進房間,她只能在門外等候,是不是很可憐?」 道理,女兒其實倒背如流,只是這年紀的孩子,行動未必跟得上思想,道理明白了,只是行動上真的做不來……
麻痹的確切原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,大部分可能是由病毒所引起,或常常因為吹到冷風或是感冒而突然發生。中醫學認為,痹症的成因乃為「風寒濕」或「風濕熱」集之而為痹;總結而言,成因皆離不開「風」。求診者中曾見一位約五歲小朋友在感冒初癒後進行跑步鍛煉,由於其抵抗力尚未完全恢復,結果因防禦力不足而被風邪侵襲,在第二天睡醒時明顯地出現嘴部側歪的情況。
而是一位普通市民。我們看到的都是有組織能力並且和平理性的一群,不是暴徒。
之後我們看到網上新聞,鏡頭影着我們剛路過的地方,說市民慢駛撐學生。但撐不撐學生的,都只能慢駛,我看見有些司機是喃喃自語「撐」學生的。所以不在現場,不要妄下定論。即使親身經歷,也未必能掌握事情的全部,不要輕易作出判斷。
記得小時候,每逢過年過節,大人總會聚在一起「開枱」,這就是我們的「快樂時光」了。麻將聲一起,我們幾個小豆丁便圍在一起商量對策,目的只有一個──怎樣才可去公園玩呢?
要達到目的,當中的考慮要非常周詳:在場有沒有大人可以帶我們到公園呢?誰比較容易下手?誰負責去遊說比較勝算高?大人們今天心情如何?甚麼時候是提出要求的適當時機呢?如果被拒絕,有沒有應變方案?
偶然在網上看到一位外國媽咪,分享她如何令家中大小三個孩子,開口分享在校的喜怒哀樂。秘訣原來很簡單,就是不要再問:「今天返學開心嗎?」而是透過一些較具體,又或能引起他們興趣的話題去打開話盒子。把外國媽咪的經驗本地化,試試以下的問題,能否令閣下家中那位開金口。
其實兒女不會無端發病,健健康康也不是過年祝福一句便成,頻密發小病或許就是孩子身體求救訊號,小朋友代謝率高,能夠保持循環流暢就百病不侵,扉爸發現暑假期間,扉仔每周參加不同球類活動,起初以為會曬病、熱病,豈知跑來跑去換來的不只是黝黑皮膚,還有身體出奇地健康。答案原來很簡單,但比補習面試班昂貴,就是家長願意花時間跟孩子每天下街跑跑,很難,你願意嗎?
研究人員為參與研究的兒童進行腦掃描,分析他們腦部內水散播到各部位的情況,若散播的水量少,顯示大腦白質內有更多纖維組,及處於最佳狀態。研究人員排除參加者的社會背景、智商及學習能力問題等因素的影響後,發現經常運動鍛煉身體的兒童,大腦白質內的纖維組較多。
林潔宜醫生又指,很多母親都不知道母乳另一個奇妙的地方,母乳的成份會按餵哺時間自動調節,如媽媽在晚上餵哺,母乳當中便會含有令嬰孩安睡的成份,這亦是奶粉比不上的。
另外,由母親身體製造出來的母乳,亦會根據嬰兒成長的需要調節當中的成份,如不同年齡需要的礦物質。林醫生表示︰「市面上的確有配方奶粉,會推出適合不同年齡嬰兒營養成份的奶粉,但可以肯定的是母乳中的營養成份是可以讓嬰兒完全吸收,以攝取足夠的營養令他們健康成長。」
近年選擇向初生骨肉餵哺母乳的媽媽數目大增,網上有關討論區也愈來愈多,早前便有媽媽網民透露,坊間原來有一位外號「奶神」、專治奶水不足的高人,隨即引發熱烈討論,但大部分只是人云亦云,並非親身體驗。
![]() (連結) 中醫認為疣為常見病毒性贅生物,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致的傳染性外科疾病。 「疣」分類有很多種,中醫將不同皮損形態及發病部位而給予病名上的分別:如手背、手指、頭皮等叫「疣目」;發於面部、頸項等叫「扁瘊」;足部叫「跖疣」等。而「疣目」(俗稱「飯錐」)於兒童多見,成因常見皮膚破損受到感染的尋常疣,治療與預防並不困難。 疣為常見病毒性贅生物,而俗稱「飯錐」的「疣目」於兒童多見,成因常見皮膚破損。 成因 : 疣的發生多與肝、肺、脾三個臟腑有關,病機大多是「風、熱、毒」邪引起,外傷、搔抓、摩擦是主要誘發因素。 ![]() 【晴報專訊】(連結) 德州滅門慘案中倖存的少女卡茜迪上周五痊癒出院,她的6位家人卻已離逝。追悼會上,年僅15歲的她面對如此悲劇抹掉眼淚,堅強道出一句:「哪怕在最黑暗的日子,只要有人記得燃亮一盞燈,我們仍能找到快樂。」 原是快樂的一家七口,一夜之間只剩下卡茜迪一個。追悼會的400多人中有親朋戚友,也有素未謀面的人,卡茜迪致辭時,全場都歡呼鼓勵她。致辭中沒帶半點負面情緒,「我已差不多康復,我相信父母和4個弟妹正在一個更美滿的地方生活,我會堅強,我深信終有一天會與家人重聚。」她輕輕拭淚,引用《哈利波特》對白勉勵,「最黑暗的日子裏只要有人記得燃亮一盞燈,我們仍能找到快樂。」 扮死避一劫 偷偷報案 會上卡茜迪外祖父讚揚她英勇,親人被槍殺時假裝死亡,才能偷偷報案。追悼會完結時,在場的人都寄意祝福,輕輕的把600個氣球放到空中,編織成彩虹畫布。 ![]() 現年39歲的98年港姐季軍吳文忻(現名吳忻熹),今日(12號)剖腹誕下6.2磅囡囡,母女平安。 文忻產前偏好用Scarlet或Zeason給囡囡作英文名,當麻醉藥過後,她急不及待請姑娘把B女帶進病房,並把囡囡擁入懷中呵護,酣睡中的B女不停張開口,非常可愛。剛出生的囡囡仍臉紅紅,但輪廓猶如媽咪倒模。 吳文忻大前年與「南丫島王子」陳劍陵結婚,由於老公是圈外人,非常低調,吳文忻擺酒時都沒邀請太多藝人出席,兩人結婚3年,愛情結晶品終於出世,文忻選擇剖腹生產,2時半未進產房時,還在病床拍照留念,她當時透過短訊說:「心情有啲緊張。」 同時又把照片放上facebook留言:「等待做手術,現在心情是肚餓覆蓋了緊張,事關6個鐘頭前禁食禁飲!好肚餓呀!幾時先食得嘢呀?」 大約兩小時後,老公陪文忻入產房,她順利誕下愛女,稍事休息即報喜:「醫生話BB未出晒嚟,就急不及待睜開眼睛,佢好多頭髮。」 看到囡囡精靈健康,文忻感到安慰,從母女合照,發覺囡囡跟媽咪餅印一樣,尤其臉型和嘴唇,而剛生完的文忻都精神奕奕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