坊間有儲蓄保險聲稱總回報達每年6%,遠勝銀行存款利率的回報,因此吸引不少人投保。要留意,儲蓄保險的總回報分為「保證」及「非保證」成份;當保險產品着重保證回報時,回報有限;若期望儲蓄保險的回報更具爆炸力,保險公司就要投資股票等較高風險的項目,回報自然傾向非保證。
所謂非保證,就是沒有合約保證。 紅利實現率高於100%=無得輸? 儲蓄保險的投資策略由保險公司的投資專家主理,只要產品的紅利實現率可高達、甚至高過100%,照買,是否就無得輸? 儲蓄保險可觀的回報通常來自非保證的紅利。 以前,保險公司派發非保證紅利的情況極不透明,投保人能否得到期望的紅利,儼然賭博,得失靠彩數。 有見及此,2015年,保監處(保監局的前身)公布指示,要求保險公司需披露分紅儲蓄保險的紅利實現率。 所謂紅利實現率,就是﹕ 實際派發的非保證紅利 / 銷售建議書顯示的非保證紅利 X 100% 紅利實現率似是個簡單的比率,從字面看,紅利實現率自然愈高愈好,不少保險代理甚至把它吹捧成儲蓄保險的重要指標。 但是,如果消費者不了解箇中意義,隨時誤墜盲點。 盲點1:較新的產品經常沒有數據 當大家到保險公司的網站查找產品的紅利實現率時,不難發現很多「不適用」的情況,因為要計算紅利實現率,先決條件是保險公司曾就該產品派發非保證紅利,對於較新推出的產品、或者過去未曾有客戶退保的產品,它們便沒有數據去計算紅利實現率。 試想想,若某些產品早期退保的價值非常低,客戶未必會選擇太早離場,所以數據亦欠奉。 因此,保險公司或代理可能會找其他保單的紅利實現率來作對照。 如果儲蓄保險屬同一系列(如「充裕未來」計劃及「充裕未來」計劃3便是同系),以上一代計劃的紅利實現率作為參考,亦尚算有關聯。 但是,如果隨便找同一公司的其他計劃的紅利實現率,來估計另一個不相關計劃的紅利實現情況,則有點牽強。 盲點2:披露的年份不足以反映長期的紅利實現率 大多數保險公司只披露2010年以後簽發的儲蓄保險的紅利實現率。 所以,就算某產品歷史「悠久」已推出幾十年,現時已公布的往續亦只有不超過十個保單年度。 對於長期的儲蓄保險,可觀的非保證紅利都預測發生在保單30年後、甚至更長遠的時間。相反,在保單早期,預測的非保證紅利都非常少,舉例,以同一終身壽險比較第5年及第30年的紅利,前者可能只有後者的0-6%,視乎產品。 所以,當保險顧問告訴你,某產品的紅利實際率100%,甚至更多的時候,大家就要留意,該紅利實際率是否只涉及很短的保單年期,因為短年期的紅利實際率數據,不足以反映該產品長遠的紅利實現情況。。 下表是多個熱門儲蓄保險的紅利實現率。 終身儲蓄保險的紅利實現率
盲點3﹕保險公司會不會於早期年份造靚條數?
紅利實現率曾被視為針對儲蓄保險的辣招,不少消費者都十分關注,保險公司自然希望數字更吸引。 現時,多數儲蓄保險的分紅政策,亦容許保險公司有彈性地緩和調整紅利派發,將利潤或虧損在較長的年期內攤分,當投資大賺時,保險公司收起部分的紅利不派,用來補貼投資不利時,仍能維持分紅,藉以緩和回報波幅。 但是,這造法亦有潛在漏洞,讓保險公司於保單早期,要派發的紅利又不多時,輕易地做到很高的紅利實現率。 紅利實現率僅供參考 誰能預測未來? 雖然紅利實現率提高了儲蓄保險的透明度,但現時有的數據並不足以預測長綫的分紅表現。 事實上,長綫儲蓄保險橫跨幾十載,甚至可以傳三代,保險公司的精算師要準確預測30年或以後的回報率,談何容易? 試想想,如果陳先生在30年前90年代買下一份儲蓄保險,哪時候預算的回報率超過10%,以當時美國國債息率8.859%,其實並不誇張;30年前,誰能估計息率持續下滑,跌至今時的0.679%? 既然靠估,如何確保客戶得到合理的回報才是重要!下次再談。 https://wealth.hket.com/article/2743516/?lcc=aw "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
股票最新業績 00002 中電控股 | 00003 中華煤氣 | 00005 匯豐控股 | 00011 恆生銀行 | 00019 太古A | 00027 銀河娛樂 | 00303 偉易達 | 00386 中石化 | 00405 越秀房托 | 00709 佐丹奴 | 00823 領展房產 | 00900 Aeon信貸 | 00939 建設銀行 | 00945 宏利金融 | 01177 中國生物製藥 | 01359 中國信達 | 01800 中交建 | 02007 碧桂園 | 02318 中國平安 | 02388 中銀香港 | 02328 中國財險 | 02777 富力地產 | 02800 盈富基金 | 03988 中國銀行 | 06033 電訊數碼 | 06823 香港電訊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