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BB發燒的原因有好多,除左因受細菌(Bacteria)、病毒(Virus)感染例如過濾性病毒、流感、中耳炎、尿道炎等,亦可能係出疹或者係打完防疫針後所出現的反應。出疹前BB多數會連續幾日發燒,之後身體先會出現紅疹。發燒亦可以是環境因素的影響,好似天氣太熱、衣服過厚、中暑、脫水等等。
體溫的上升係由下丘腦控制,下丘腦主要調節體溫,作病時身體會釋放抗體,抗體在對抗病菌時會產生熱源(Pyrogen),令下丘腦調高體溫,形成發燒的症狀。其中,如果係過濾性病毒(Virus)感染的話,BB就會半夜先發燒,早上就冇燒,因為病毒係半夜較為活躍。一般的病毒感染都唔需要食抗生素,只需要食退燒藥,勁飲水同多休息,如果仲係飲緊奶的話,可以轉飲豆奶好似Isomil都會令BB快d好返。
探肛門可以話係最準確的探熱方式,其次是探耳朵,之後是探腋下。而探唔同的部位有唔同的發燒度數,耳探溫度超過37.5oC,肛探超過38oC或腋探超過37oC就代表發燒。如體溫持續高過39 oC不退,而且有嘔吐、抽筋等現象就應即刻去睇醫生!
有病時就要小心飲食,由於香港的環境同空氣污染較嚴重,令BB免疫力較弱,所以仲飲緊奶粉的BB係病果幾日可以轉飲豆奶粉如Isomil,如巳經食緊固體食物的BB,可以食一至兩日白粥加少少菜或者米糊。待情況好轉之後可加入肉類同蔬果,等BB可以吸收唔同的營養素。而水果就要停食直至退燒為止。含維他命A的紅蘿蔔、番薯(但有敏感底如皮膚敏感、氣管敏感者不宜)能維持鼻膜、肺和黏膜等呼吸系統的健康。維他命C如奇異果、橙有助保護細胞,增強免疫力,仲有助鐵質吸收。肉類、全穀類內含的鋅能促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,有助於預防感冒和流感,亦可對抗病菌。充足的休息對對抗病菌都好重要。
最常見的退燒藥有Ibuprofen同Paracetamol,發高燒可用Ibuprofen(需飽肚服),而普通低燒就可用Paracetamol(可空肚或飽肚服),如果夜晚發高燒可以兩者一齊係訓前服用。但如果BB對亞士匹靈敏感的話,就唔可以食Ibuprofen了!適當的使用退燒藥雖然有助暫時退燒,舒緩症狀,但最重要都係了解發燒的原因,因為治病比退燒更重要!